全文檢索關鍵字
查詢
訂閱/取消訂閱電子報
會員專區
我的報名表
關於和泰純青
理念宗旨
交通資訊
誠信經營規範
大事紀
財務報告
成果報告
常見問題
隱私權宣告
幼兒學童
純青學堂
純青學堂園地
純青學堂分佈圖
純青體育
純青體育園地
純青體育分佈圖
學青社青
學青社青介紹
純青學堂國中部
純青學堂國中部園地
純青學堂國中部分佈圖
幸福家庭
幸福家庭介紹
幸福家庭課程
課程回顧
樂齡生活
樂齡生活介紹
樂齡生活園地
課程回顧
公益活動
公益活動介紹
交通安全繪畫比賽
優良駕駛子女獎學金
十秒鐘愛一生
課程報名
純青文章
文章選讀
美好人生
電子報
最新消息
臉書粉絲頁
LINE
Instagram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關於和泰純青
理念宗旨
交通資訊
誠信經營規範
大事紀
財務報告
成果報告
常見問題
隱私權宣告
幼兒學童
純青學堂
純青學堂園地
純青學堂分佈圖
純青體育
純青體育園地
純青體育分佈圖
學青社青
學青社青介紹
純青學堂國中部
純青學堂國中部園地
純青學堂國中部分佈圖
幸福家庭
幸福家庭介紹
幸福家庭課程
課程回顧
樂齡生活
樂齡生活介紹
樂齡生活園地
課程回顧
公益活動
公益活動介紹
交通安全繪畫比賽
優良駕駛子女獎學金
十秒鐘愛一生
課程報名
純青文章
文章選讀
美好人生
電子報
最新消息
課程報名
首頁
幸福家庭
幸福家庭課程
幸福家庭課程
一般課程
情緒探索與親子共學手作
課程日期:
2025.12.06(週六) ~ 2025.12.13(週六)
報名時間:
2025.10.15(週三) ~ 2025.12.12(週五)
十二月週六 10:00-12:00 以親職為主題的講座
一起用創意與色彩,陪伴孩子的心情!
在年底充滿喜悅的聖誕季
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動手
用「手作」打開情緒的對話,用「陪伴」串起幸福的回憶。
參加這兩場親職課程,將透過簡單有趣的手作,
親子一同探索情緒的流動與色彩的能量,
一起在創作中感受安定、喜悅與連結。
12/6 一起許願吧!聖誕親子情緒紓壓瓶
王蘋 諮商心理師
情緒有時就像大海的浪潮,需要時間慢慢沉澱。
這個聖誕節,邀請您和孩子一起動手做「聖誕海洋紓壓瓶」,透過觀賞瓶中閃耀的流動,學習如何陪伴情緒、找到安定。
在製作的過程中,親子可以攜手合作、傾聽彼此的心願,
讓這份手作不只是美麗的作品,更是一段療癒與陪伴的共同記憶。
*參加對象:大班~國小六年級學生與家長一起參加
*每組酌收材料費$100元(上限15組)
12/13 色彩的療癒:聖誕彩色鹽罐DIY × 情緒探索
王蘋 諮商心理師
在聖誕閃爍的燈光裡,你和孩子的心情是什麼顏色呢?
紅色的熱情、綠色的希望、金黃色的喜悅、藍色的寧靜……
不同的顏色,都代表了我們此刻的情緒與感受。
這場親子活動,將帶著大家一起動手製作 聖誕彩色鹽罐,
讓孩子和爸媽用顏色說出心情,把快樂、期待、祝福裝進小小玻璃瓶。
手作的專注與色彩的堆疊,不只是創意的展現,
更是一段看見彼此心靈、加深親子連結的美好時光。
*參加對象:大班~國小六年級學生與家長一起參加
*每組酌收材料費$100元(上限15組)
本系列講座不接受當天報名
一般課程
生命故事輕鬆聊 — 今年的我,好嗎?
課程日期:
2025.12.03(週三) ~ 2025.12.24(週三)
報名時間:
2025.09.30(週二) ~ 2025.12.23(週二)
十二月週三 9:30-11:30
透過心理劇形式及表達性媒材,協助成員回顧及整理2025年的收穫與感受,關照今年的失落與挫折,以達成自我安撫,讓負向經驗能得到照顧,並進而轉化爲新動能;同時,找到自己的亮點,進行正向肯定與賦能,增進自我效能感及提升自信心。
12/3 我今年過得如何?
1、探索與整理2025年的經驗、故事與感受
2、讓自己的生命故事被聽見、陪伴與支持
12/10 我今年的低點
1、關照今年的失落與挫折,抒發與疼惜自己的辛苦
2、找到適合的自我照顧與外在支持資源
12/17 我今年的高點
1、看見自己的成就與亮點,並好好榮耀自己的努力
2、透過賦能與正向肯定,建立自信心與提升自我價值感
12/24 明年的我,去哪?
1、建立與展望2026年的目標與期許
2、拓展和增進可行的計畫與執行策略
【課程資訊】
授課講師:張宇傑 諮商心理師
單堂費用:350元;整期1200元
最低開課人數:14人
一般課程
彼此的依靠:照顧與被照顧的家庭心事
課程日期:
2025.12.05(週五) ~ 2025.12.19(週五)
報名時間:
2025.10.13(週一) ~ 2025.12.18(週四)
十二月週五 19:00-20:50 以家庭為主題的講座
在家庭裡,總有人在付出照顧,也有人在接受照顧。
照顧者渴望理解,被照顧者想保有尊嚴,彼此卻都難以說出口。這堂課將帶你看見照顧關係中的情緒流動與心理需求,理解照顧者的壓力來源,也傾聽被照顧者的心聲,學習如何讓照顧成為雙向支持、而不是單向消耗。因為照顧,不只是責任,更是一種愛的互相守護。
12/5 家庭照顧者的情緒療癒指南
曾麗心 臨床心理師
每一個家庭裡都有「照顧者」在默默支撐著,他們的貢獻可能不容易量化,甚至經常被視為理所當然,但,長期下來,照顧者的孤獨感、不被認同、缺乏成就感等都會逐漸累積並放大,加劇照顧者的身心負荷。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一個家庭照顧者
如果你自己就是這個家庭照顧者
歡迎來參加這堂課程
重新看見家庭照顧者的價值和意義
為自己找到情緒療癒指南
課程大綱:
1、誰是家庭照顧者
2、家庭照顧者的「心」苦誰人知
3、探索意義與發現價值
4、學習自我照顧
12/12 照顧不是單行道:家的溫暖對話
陳莉婷 諮商心理師
在家中,總有人默默付出照顧,也有人習慣接受照顧。
然而——
照顧者,常常累到不敢喊累,只希望有人懂。被照顧者,也渴望保有尊嚴,不想成為負擔。
這些心事,常常難以說出口,卻深深影響彼此的關係。
★ 在這堂課,你將收穫:
* 看見照顧與被照顧關係中的「情緒流動」
* 學會理解照顧者的壓力與需求
* 聽見被照顧者內心真實的心聲
* 練習對話技巧,讓關係從「單向消耗」轉為「雙向支持」
因為照顧,不只是責任,更是一種愛的守護。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在日常中,把辛苦化為彼此的力量。
12/19 無形的束縛~照顧者的失落與身心安頓
譚如萍 諮商心理師
從成為照顧者的那一刻,生命開始不同,在疾病面前,我們逐漸失去時間、身分角色、人際關係、掌控感........甚至自己。
在此兩小時,我們給自己一個空間,覺察、理解與梳理,重新回到我自己。
本系列講座不接受當天報名
一般課程
年老的練習
課程日期:
2026.01.08(週四) ~ 2026.01.29(週四)
報名時間:
2025.10.28(週二) ~ 2026.01.07(週三)
一月週四 9:30-11:30
年老,是人生必經的一站;而在年老之後,等待我們的就是生命的終點。 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價值,但「晚年」往往在規劃人生時被忽略。與其害怕失去,不如將這段歲月視為沉澱與淬鍊的機會。 Erikson 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理論指出,晚年的核心任務是「自我統整」,當人能回顧並整合過往,便能以更平靜的心迎向終點。
本系列課程共有四堂,邀請您一步步走進老年的風景。可以單堂參與,也可以全系列體驗。每堂課都包含體驗活動,不只「談論老去」,更能真切感受、思索、創造屬於自己的旅程。
無論您正處於晚年,或想先行窺探未來,這四堂課都能陪您走一段內在的路。
1/8 年老的練習之一:想像
⏺︎ 現在的位置
⏺︎ 老年圖像
⏺︎ 彩繪我的老年生活
1/15 年老的練習之二:告別
⏺︎ 留別書
⏺︎ 臨終境
⏺︎ 心中語
備註:請自備瑜伽墊
1/22 年老的練習之三:回首
⏺︎ 認識高光時刻
⏺︎ 重現我的片段
⏺︎ 用身體走過人生
備註:含有律動體驗,請著輕便服裝、水壺、毛巾
1/29 年老的練習之四:祝福
⏺︎ 不同文化的智慧
⏺︎ 打造生命背包
⏺︎ 留下祝福語
【課程資訊】
授課講師:黃意茜 臨床心理師
最低開課人數:12人
1/8、 1/15:報名費含體驗活動材料:350元
1/22、1/29:報名費含體驗活動材料:450元
一般課程
職涯十字路
課程日期:
2025.12.03(週三) ~ 2025.12.24(週三)
報名時間:
2025.10.14(週二) ~ 2025.12.23(週二)
十二月週三 19:00-20:50 以職場為主題的講座
在辭職或轉職之前,常會面臨心理與行為層面的挑戰:思緒混亂不知道從何整理、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以及面對來自親友的關切與壓力導致心情鬱卒。
本次講座將帶領您學習梳理內心想法,找到穩定自我的方法,並能在需要時清楚表達與發聲。同時,課程也將協助您在快速變動、講求效率的社會中,練習「在自身中慢下來」,重新檢視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隨著 2026 年的到來,期待透過這堂課提醒大家持續重視心理健康,並以更穩定的姿態迎接職涯的下一步。
12/3 離職前,先穩住自己
黃意茜 臨床心理師
1、為什麼要離職?
2、總因相似理由想離職
3、有個聲音催促我更好
4、離職只是一時衝動?
5、回歸本心
12/10 面對變動時代,如何走過職涯十字路?
羅迦馨 諮商心理師
1、洞察變動趨勢,分析外部變化
2、與自己對話,找到真實方向
3、穩定心態,踏出下一步行動
12/17 轉職前的心理整理術
楊榕炘 諮商心理師
轉職的念頭,常伴隨著矛盾的心情,一方面渴望改變,一方面又焦慮改變後的未知。如果你正在準備轉職、渴望做出改變,這堂課將引導你釐清自己,提升轉變力量,邁向2026年。
1、職涯向度與內在動機檢視
2、如何調節轉職的矛盾思緒
3、穩定身心的自我放鬆方式
12/24 職涯之鏡,照見內心的職涯道路
龔柏維 諮商心理師
每個人都曾在職涯中站在某個十字路口,看著眼前的選擇,卻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本課程邀請你運用「職涯之鏡」牌卡與 NLP 提問技巧,回到內心,聽見那個常被忽略的自己。我們會從當下的職場角色出發,看見內在衝突的源頭,並練習用更溫柔的方式與自己對話。
當外界的聲音很吵,我們將學會「慢下來」,穩定自己,在混亂中找回選擇的力量。
最後,透過一張張卡牌,你將不只是抽到答案,而是重新連上你想成為的樣子,然後帶著更清晰的方向,踏出下一步。
本系列講座不接受當天報名
一般課程
防詐有道
課程日期:
2025.12.03(週三) ~ 2025.12.24(週三)
報名時間:
2025.10.14(週二) ~ 2025.12.23(週二)
十二月週三 14:00-16:00 生活與媒體講座
詐騙手法推陳出新,希望能讓學員認識最新常見詐騙方式,解析背後的心理操作手法,並提供辨識訊息真偽與自我保護的實用技巧。也可透過案例分享與互動討論,幫助學員提升防詐意識,建立生活中的「防護罩」,守護財務安全與心理安心。
12/3 詐騙新聞案例分析及防範之道
劉芸芸 老師
1、近年內知名社會詐騙案例分析,生活中如何察覺家人有異狀?
2、如何防阻家人或友人被詐騙,不要反目成仇,不要一再提起,不要讓愛變成礙
3、自己如何人間清醒(自救)?詐騙前?詐騙中?詐騙後?
(本場次將有獎徵答、猜謎遊戲及互動討論)
12/10 網路詐騙案例:投資群組、愛情詐騙、網購勒索
劉芸芸 老師
1、網購包裝、置入性行銷,你買的到底是什麼?其實我們都被騙了,只是我們不知道!
2、為什麼詐騙一定要加line好友?不加line好友就不會被騙嗎?
3、怎麼辨別詐騙簡訊,圖片解析。
(本場次將有獎徵答、猜謎遊戲及互動討論)
12/17 被詐騙後的處理—心靈照顧及實際採取措施
劉芸芸 老師
1、別讓親愛的家人變成不親愛的仇人。是被愛而不是悲哀!
2、預防2次被騙,為何再次被騙金額反而更高(同理心更好騙)
3、一同面對問題,怎麼陪伴,如何釋然;未來日子怎麼過?
(本場次將有獎徵答、猜謎遊戲及互動討論)
12/24 網路防詐四招:識別、警覺、預防、守護
吳瑞福 老師
1、學員分享自身或親友的經驗。
2、了解常見的網路詐騙手法與案例。
3、學會辨識詐騙訊息與可疑行為。
4、掌握預防詐騙的實用技巧與資源並建立警覺心。
本系列講座不接受當天報名
一般課程
照顧的路上,不只你一個人
課程日期:
2025.11.07(週五) ~ 2025.11.28(週五)
報名時間:
2025.09.09(週二) ~ 2025.11.27(週四)
十一月週五 19:00-20:50 以家庭為主題的講座
照顧,從來不是一個人的責任。可能是配偶之間無聲的默契,是女兒心頭的牽掛,是兒子肩上的承擔,也是朋友默默的陪伴。
無論身分為何,最終,都是一個人,試圖以自己的方式,回應另一個人的需要。本系列講座,專為照顧者設計,從四個面向出發,陪伴你走過照顧的每一段歷程:從理解到共感:深入認識照顧關係中的情感動力與角色轉變。從壓力到調適:學習自我照顧與壓力調節技巧,找回平衡與喘息。從孤單到連結:透過經驗分享,建立實際可行的支持網絡。從付出到回聲:重新看見照顧中的價值與愛,找到心靈的回響與成長。
我們希望為每一位照顧者,提供一盞指引的燈、一張暫歇的椅子、一口安心的呼吸空間。讓照顧,不再只是責任,更是一種有選擇、有支持、有愛的旅程。
11/7 你可以喘口氣:給身心患者照顧者的備忘錄!
蔡秀娟 諮商心理師
1、拉近距離!認識憂鬱與躁鬱的模樣
2、照顧不只是付出,面對壓力與情緒
3、喘口氣,自我照顧與資源的運用
11/14 媽媽不是一個人:新手爸媽的分工與支持
朱晏萱 諮商心理師
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而是爸媽一起的旅程。
本講座帶你看見:如何打破「超人媽媽」的迷思、找到合適的分工方式、學習更好的溝通技巧,並在支持中維繫親密。
讓新手爸媽不只是養孩子,更能一起成長。
11/21 從付出到理解:父母的心力如何剛剛好?
陳怡如 諮商心理師
一、四個面向探索親職照顧責任
1、從直覺到理解:辨識孩子真正的需求
2、從過度到剛剛好:照顧的界線
3、從孤單到互動:建立親子間的支持感
4、從付出到成長:重新看待照顧的價值
二、親子照顧的三個核心課題
1、認知的轉換:愛 ≠ 全能
2、情緒的調節:安頓自己,才有餘裕安頓孩子
3、關係的培養:走向夥伴式的親子
三、從「我」到「我們」的照顧旅程
1、看見自己:父母的需求也重要
2、建立連結:親子互相照顧的可能
3、共同成長:照顧是一條雙向的路
11/28 陪伴的辛苦,值得好好照顧
吳敏瑄 諮商心理師
1、看見辛苦:認識長期照顧中常見的壓力與情緒起伏。
2、理解自己:學習分辨疲憊、無力與情緒警訊,給自己被理解的空間。
3、照顧自己:實用的自我調適方法,讓身心有喘息與恢復。
4、不再孤單:尋找支持與資源,讓陪伴的路上有人同行。
本系列講座不接受當天報名
一般課程
「聽見青春的聲音」— 如何與青少年對話
課程日期:
2025.11.01(週六) ~ 2025.11.29(週六)
報名時間:
2025.09.08(週一) ~ 2025.11.28(週五)
十一月週六 10:00-12:00 以親職教養為主題的講座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沉默與衝突常讓父母感到焦慮與無力。
沉默是青少年正在探索自我、學習表達的重要過程。
衝突並不可怕,怕的是彼此不再靠近。
本系列親職講座將帶領各位家長,
學習與親子互動的方式,修復彼此關係,讓家庭更溫暖。
歡迎您的參與。
12/27 AI一下青少年—解析你家小大人怎麼了?
原本為11/1的課程,後因故改為12/27
張宇傑 諮商心理師
適合對象:國中至高中生的家長
1、認識青少年特有的身心發展與狀態變化
2、找到家長可以應對的模式與親子溝通方法
本講座採『經驗性工作坊』形式,將採取分組討論,透過成員生命故事的互相交流與分享、支持與陪伴,講師帶領討論、示範及演練實際操作策略
11/8 青春期的對話藝術:理解、傾聽與信任
黃閎新 臨床心理師
適合對象:國中至高中生的家長
一、理解青春期
1、為什麼青少年常常情緒「忽冷忽熱」?
2、自主與依賴:孩子想長大卻又需要父母
3、父母最常說的三句話,為什麼孩子只聽一半
二、傾聽與對話的藝術
1、「你都不懂我」:青少年最常丟出的抱怨
2、傾聽不是沉默:怎麼回應才讓孩子願意講下去
3、父母最在意的話題,為什麼孩子不買單
三、建立親子互動之間的信任
1、規矩不是控制:如何設定底線又不壓迫
2、吵架後怎麼辦?重建關係的三個步驟
3、給孩子嘗試的空間,也給他隨時回頭的安全感
11/15 聽懂沉默,說出關心—親子溝通技巧
黃啟豪 諮商心理師
適合對象:國中至高中生的家長
青少年的沉默,不是冷漠,而是他們正在學習如何表達自己。讓我們一起走進孩子的內心,練習聽懂沉默背後的訊息,學會用真誠的關心回應,不再因沉默而焦慮,也不忽略孩子潛藏的情緒需求,讓親子之間建立安全又有溫度的對話。
11/22 解除青春風暴—青少年親子衝突應對與化解
張宇傑 諮商心理師
適合對象:國中至高中生的家長
1、辨識青少年衝突情境與需求
2、實際演練親子應對與化解技巧
本講座採『經驗性工作坊』形式,將採取分組討論,透過成員生命故事的互相交流與分享、支持與陪伴,講師帶領討論、示範及演練實際操作策略
11/29 「吵完之後,怎麼靠近?」衝突與修復的藝術
王貞人 諮商心理師
適合對象:國中至高中生的家長
衝突是關係的一部分,也代表彼此在乎。衝突不可怕,怕的是我們不願靠近。當你願意修復,孩子就能學會信任與連結。這場講座將陪伴家長探索衝突背後的意義,學習在爭執中找到理解與連結的契機,並掌握有效的方法修復親子關係,讓家真正成為彼此安心依靠、共同成長的基地。
本系列講座不接受當天報名
一般課程
親子瑜伽
課程日期:
2025.05.17(週六) ~ 2026.01.31(週六)
報名時間:
2025.03.18(週二) ~ 2026.01.30(週五)
親子瑜珈就如同其名、父母和小孩一起學習和練習的瑜伽。透過瑜伽的體位法、呼吸調息靜心練習讓大人小孩感受到身心放鬆,過程中會有一些雙人瑜伽讓彼此更有親密接觸與連結。藉由與小孩親密接觸,可以直接的感受到父母幫助身心更加安定平穩。
在玩瑜伽的過程裡、除了增加身體的柔軟度、肌肉的強韌、強化核心肌群與背部肌群、矯正脊椎的狀態和駝背,還有在玩瑜珈裡發揮想像力、獨特的呼吸練習法幫助父母和小孩培養專注力、得到更深沈的放鬆和平衡。
注意事項:
1、請學員穿著適合伸展運動的衣物,自備瑜伽墊 (或可鋪墊的毯子)
2、教室內禁止用餐 (飲水可)
3、
小孩年齡限制在3~9歲
【講座資訊】
開課時間:11/22(週六)、12/13(週六)、1/31(週六)09:45-11:00
講師:彭慧珊 老師
(「瑜伽折學 Podcast」節目主持人、美國瑜伽聯盟 RYT200認證師資、中華民國兒童瑜伽協會兒童瑜伽認證師資)
課程費用:每堂課每對親子500元 (一位小孩與一位家長一起報名)
開課人數:達6組報名即開課,上限為8組親子
麻煩家長在報名資料的「備註」欄位,註明小孩的「姓名、性別與年齡」
一般課程
樂學翻轉 — 身心調養的智慧
課程日期:
2025.12.02(週二) ~ 2025.12.30(週二)
報名時間:
2025.10.13(週一) ~ 2025.12.29(週一)
十二月週二 9:30-11:30
現代人的壓力,不分年齡。
失眠、緊繃、焦慮、疲倦——其實都在提醒我們,該為身心「鬆一口氣」了。
五場由專業心理師、醫師帶領的講座,結合正念、芳療、呼吸與創作,
陪您一起重新學會放鬆、好眠、自在生活。
學會照顧自己,就是最實用的養生智慧。
12/2 「平衡自律神經,安心好入眠」─樂齡的正念舒眠練習
林怡君 臨床心理師
1、從自律神經看懂睡眠困擾
2、正念的療癒與調節:讓思緒安靜,讓身體慢下來
3、正念的溫柔練習
12/9 精油可以改善失眠嗎?
羅佳琳 臺安醫院家醫科醫師
1、精油的來源及作用原理
2、不同失眠類型適用的精油
3、精油的正確使用方式
4、其他改善失眠的芳香療法
12/16 從「心」開始,香氣好「身」活
王蘋 諮商心理師
「養生、放鬆,其實很簡單!」在這場講座中,將透過芳香療法、按摩與正念呼吸,幫助舒緩壓力、改善睡眠,帶您一起找回身心的平衡,讓樂齡生活更自在!
12/23 鬆一口氣,畫出好心情:樂齡放鬆小學堂
吳敏瑄 諮商心理師
壓力常常不自覺堆積在身心裡,讓生活變得沉重嗎?
邀請您一起透過簡單的呼吸練習與色彩創作,學習傾聽身體、表達感受,找到屬於自己的放鬆方法。沒有對錯、不需技巧,只要跟著節奏,一點一滴把緊繃化為輕鬆,把日子過得更自在。
12/30 自在生活,愉悅心靈:樂齡身心照顧之道
范芷榕 諮商心理師
• 認識壓力對身心與睡眠的影響
• 學習簡單易行的紓壓與放鬆技巧
•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養生觀念
• 提升睡眠品質,促進身心平衡,活得自在愉悅
本系列講座不接受當天報名
一般課程
我想好好對你說
課程日期:
2025.12.04(週四) ~ 2025.12.18(週四)
報名時間:
2025.10.13(週一) ~ 2025.12.17(週三)
十二月週四 19:00-20:50 以婚姻、感情為主題的講座
親密關係中,彼此的溝通方式會形塑日常生活的樣貌。從表達需求、分享心情,到建立信任與安全感,真心話若沒有被說出口,就永遠只是想法而已。被看見、被聽見與被接納,始終是人類深層的需求。然而,受限於原生家庭或華人文化的影響,許多人在溝通中選擇忽略、隱藏,甚至因此累積誤解與傷害,影響關係的和諧。藉由心理師的授課,協助學員理解溝通困境,並提供可行的建議,鼓勵伴侶在日常中勇於嘗試,逐步培養更健康的互動模式。
12/4 親密關係中的真心溝通
羅迦馨 諮商心理師
1、想看見彼此的真心,但...
2、如何勇敢說,也用心聽?
3、日常練習愛與信任
12/11 「從情緒到理解」─親密關係的溝通心法
楊榕炘 諮商心理師
在親密關係裡,我們渴望被理解,卻也容易受傷。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愛彼此,而是說不出口、聽不進去。這堂課將帶你覺察親密關係的困境與需求,練習溝通表達也安頓好自己。
1、常見的親密關係溝通困境
2、覺察溝通過程的情緒與需求
3、實用的親密關係溝通方法
12/18 伴侶婚姻關係中的ME & WE
羅惠群 諮商心理師
想要有幸福的「我們」(WE),得先有兩個內心強大的「我」(ME)。這不是自私,而是說,你得先站穩了,不在愛情裡迷失自己,才能跟伴侶建立穩固又甜蜜的關係。
現在的婚姻挑戰特別多,夫妻倆忙得像工作夥伴,哪還有時間談心? 婚姻關係很容易就在這種壓力下被消耗掉。
我們可以學習一些實用的方法:夫妻如何聯手對抗溝通不良與壓力、練習「非暴力溝通」。
一場幸福的婚姻,不是犧牲「我」來成就「我們」,而是一場雙人舞。由兩個獨立、完整的「我」,手牽手,共同打造一個更堅固、能一起成長的「我們」。這才是在這個複雜時代,讓愛走得更長久的秘訣。
本系列講座不接受當天報名
一般課程
父母的放手學習單
課程日期:
2026.01.10(週六) ~ 2026.01.31(週六)
報名時間:
2025.11.13(週四) ~ 2026.01.30(週五)
一、二月週六 10:00-12:00 以親職教養為主題的講座
孩子在長大,父母也在重新學習:
不再需要焦慮,而用信任陪伴。
「父母的放手學習單」帶你理解焦慮、期待與心裡那個害怕失去的自己。
我們一起練習:
在牽著與放手之間找到新的位置,
讓關係從拉扯走向連結,
讓孩子的獨立,也成為父母的成長。
1/10 從焦慮到信任,陪孩子也陪自己長大
陳彥融 諮商心理師
適合對象:國小孩童的家長
孩子在長大,父母也在「被迫成長」。
那是一種微妙的痛與失落——
他不再需要你幫忙準備衣服;
不再每天說「媽媽、你陪我」;
有時甚至寧可對朋友說心事,也不想和你談。
「放手」是一段心的歷程。
有恐懼、有懷念、有失落——
也有一種說不出口的空:「我不確定,自己還能被孩子需要多久。」
在這裡不談控制、不談管教,
我們談「愛裡的分離」,談「如何與正在遠去的孩子,維持心的連結」。
讓我們一起學習,看見自己、也看見那個正要起飛的孩子。
1/17 從控制到信任:父母的放手練習與合作策略
劉芊宥 諮商心理師
適合對象:3-12歲的家長或有教養衝突的夫妻
1、為什麼「放手」這麼難?
2、放手之前需要先理解自己
3、從衝突到合作:放手的實踐策略
當孩子愈來愈有自己的想法,父母面臨的不是單純的教養困難,而是放手的難題——孩子想自主、父母怕失控,結果常讓原本的教養衝突被放大。
這場講座帶父母認識自己的教養風格,理解教養堅持背後的擔心與心理需求(如保護焦慮、成就期待、原生家庭影響等),並學習在意見不同時仍能合作,而不是互相拉扯。
1/24 學會放手:陪孩子一起長大的練習
羅迦馨 諮商心理師
適合對象:3歲-15歲孩子的家長
1、從焦慮到信任:看見父母「不放手」的內在原因
2、不同年齡的「放手策略」:不是放任,而是智慧陪伴
3、練習「退一步但仍連結」:讓愛不再窒息,而能流動
1/31 願意退一步的勇氣,讓孩子長出自己的翅膀
陳映嬅 諮商心理師
適合對象:青少年孩子的家長
我們都愛孩子,但有時候,「太想為他好」,卻讓關係變得緊繃。孩子越大,我們越容易感到焦慮,怕他走錯路、怕他不努力、怕他被世界傷害。
於是我們想幫他多想一點、多做一點、多提醒一點……但在孩子心裡,那些好意,可能變成了壓力與距離。
放手,不是撒手不管,也不是不愛放生,而是學會從「控制」走向「信任」。當我們願意退一步,不再急著給答案,不再替孩子的人生鋪路,我們也在學習:如何讓孩子在被理解的安全感中,學會自己面對世界。
這場講座,邀請父母一起探索自己對待孩子的關係中,帶有哪些互動模式,並重新理解「放手」這件事,找回既能關心又能尊重的相處方式。
放手,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長。讓我們一起學習:不再用焦慮守護,而用信任陪伴。
本系列講座不接受當天報名
1
2
3
x
訂閱電子報
姓名:
Email:
驗證碼